古人贊衡陽詩詞分享
發布日期:2010-06-08 12:31 ? ? ? 瀏覽次數:? ? ? 來源:未知
衡陽古八景詩
雁峰煙雨實堪夸,石鼓江山錦繡華;
花藥春溪龍現爪,岳屏雪嶺鳥喧嘩;
喜看東洲桃浪暖,西湖夜放白蓮花;
朱陵洞內詩千首,青草橋頭酒百家。
古人游歷衡陽后所題之詩
自江華之衡陽途中作
唐 呂溫
孤掉遲遲悵有違,
沿湘數日逗晴暉。
人生隨分為憂喜,
回雁峰南是北歸。
冬末同友人泛瀟湘
唐 杜茍鶴
殘臘泛舟何處好,最多吟興是瀟湘。
就船買得魚偏美,踏雪沽來酒倍香。
猿到夜深啼岳麓,雁知春近別衡陽。
與君剩采江山景,裁取新詩入帝鄉。
送劉貴甫謫官衡陽
宋 王安石
劉郎劉郎莫先起,遇海當歌且歡喜。
船頭朝轉夕千里,眼中之人吾老矣。
九疑聯綿皆相似,負雪崔嵬插花里。
萬里衡陽雁, 尋常到此回。
行逢二三月, 好與雁同來。
雁來人不來, 如何不飲令心哀。
莫厭瀟湘少人處,謫官樽佾定常開。
別友入衡
梁 范云
孤煙超新豐,候雁出云中。
草低金城霧,木下玉門風。
別君河初滿,思君月屢空。
折桂衡山北,摘蘭湘水東。
蘭摘心焉寄,桂折意誰通。
送道士薛季昌還山
唐 明皇
洞府修真客,衡陽念舊居。
將成金闕要,愿奉玉清書。
云路三天近,松溪萬籟虛。
猶期傳秘訣,來往候仙輿。
注:唐明皇(685-762)即唐玄宗李隆基
送曲山人之衡州
唐 司空曙
白石先生眉發光,已分紺雪飲瓊漿。
衣巾半染煙霞氣,語笑兼和藥草香。
茅洞玉聲流暗水,衡山碧色映朝陽。
千年城郭如相問,華表峨峨有夜霜。
注:司空曙,唐詩人,“大歷十才子”之一。
寄贈衡州楊使君
唐 李益
湘竹斑斑湘水春,
衡陽太守虎符新。
朝來笑向歸鴻道,
早晚南飛見主人。
得盧衡州書因以詩寄
唐 柳宗元
臨蒸且莫嘆炎方,為報秋來雁幾行。
林邑東回山似戟,羊可南下水如湯。
兼葭浙瀝含秋霧,桔柚玲瓏透夕陽。
非是白頻洲畔客,還將遠意問瀟湘。
賦秋鴻進劉衡州
宋 梅堯臣
秋鴻整羽翮,去就自因對。
往春南方來,遂止天泉池。
天泉水清此,鴛鴦日追隨。
蒲藻豈不樂,江湖信所宜。
今朝風色便,暫向衡陽歸。
洞庭蓬葉下,瀟湘先客飛。
渚有蘭杜美,心無稻粱畀。
罾繳勿爾念,鷹隼寧爾規。
煙波千萬里,足以資盤嬉。
峰前想回日,青冥生路岐。
湘江頌詩
晚泊湘江
唐宋之問
五嶺棲惶客,三湘憔悴顏。
況復秋雨霽,表里見衡山。
路逐鵬南轉,心依雁北還。
唯余望鄉淚,更染竹成斑。
湘江留別
宋 文天祥
瀟湘一夜雨,江海十年云。
相見皆成老,重逢便作分。
啼鵑春浩蕩,回雁曉殷勤。
江闊人方健,月明思對君。
送徐道暉游湘水
宋 趙師秀
春盡雨霏霏,春寒猶在衣。
人尋香草去,雁背運峰歸。
瀟水添湘闊,唐碑入宋稀。
應知名與姓,題寫遍巖霽。
自湘水南行
唐 張九齡
落日催行舫,透迤洲渚問。
雖云有物役,乘此更休閑。
瞑色生前浦,清暉發近山。
中流澹容與,唯愛鳥飛還。
贊石鼓書院
石鼓書院
宋 范成大
古磴浮滄渚,新篁鎖碧蘿。
要津山獨立,巨壑水同波。
俎豆彌天肅,衣冠盛事多。
地靈鐘俊杰,寧但拾懦科。
石鼓動書院懷古
清 劉正心
郁蔥青翠護層陰,仙洞危樓半出林。
萬戶曉煙明夾岸,兩江流水抱孤岑。
夏王未剖金泥跡,蜀相堅依玉壘心。
千頃波瀾誰作砥,蒼茫入望古猶今。
舟夜過石鼓書院
清 李穩
石鼓空清似鏡中,亭臺漣漪畫橋東。
一團山影江邊綠,幾處燈光樹里紅。
賣酒船逢前度雨,讀書聲送隔樓風。
孤篷日夕天涯內,高詠帆檣起夜龍。
石鼓山
清 曠大中
攬勝到衡州,應輸石鼓幽。
鼉梁懸七隧,虎踞瞰雙流。
北望長安遠,南來吾道悠。
會偕仙洞侶,聯步入瀛洲。
游石鼓書院謁七賢祠
清 岳宏譽
山形如鼓峙江邊,舊有朱陵洞口仙。
勝地蒸湘山水合,真儒唐宋七賢傳。
云中雁寺國青嶂,村里虹橋隱畫船。
千載淵源勤仰止,登樓一望意悠然。
石鼓書院
清 陶易
曠代儒風喜未頹,一時講院盡英才。
雙流環繞宮墻肅,喬木陰森士氣培。
祀典已崇新俎豆,詩篇長煥舊亭臺。
自今游屐休嫌擾,綠竹西溪一徑開。
贊 回 雁 峰
贊 回 雁 峰
回雁峰
明 朱維京
振衣高眺大江噴,萃律孤峰迥不群。
洞野秋云迷莽沆,關們紫氣散氤氳。
蒸湘水合雙龍轉,楚粵天從一雁分。
策杖會須凌上界,焚香先禮祝融君。
回雁峰
元 陳孚
回雁峰前一掉孤,
平波如鏡浸菰蒲。
楚天日落碧云合,
山北山南聞鷓鴣。
回雁峰
元 傅若金
江上青峰宿雨開,
牧頭歸使日南來。
登高欲訪平安字,
二月衡陽雁已回。
雁峰晚眺
清 廖聯冀
危峰濕翠控城邊,俯眺崢嶸第一巔。
湘水近流蒸驛月,衡山遙劃楚中天。
帆浮影去隨孤岸,鷺振霜飛破瞑煙。
清馨一聲諸界寂,隔江星火動漁船。
游回雁峰
清 袁枚
衡郡小丹邱, 鳴琴主客游。
萬家煙火上, 一曲楚江秋。
遠水淡將夕, 頹云凝不流。
自憐人似雁, 到此亦回頭。
回雁峰
清 毛會建
山到衡陽盡,
峰回雁影稀。
更憐歸路遠,
不忍更南飛。
春日雁峰遠眺和韻
清 羅沛
春光無價不須賒,緩步閑吟過水涯。
插漢遙峰都積翠,烘云落日半成霞。
煙籠古寺藏深樹,潮退群鷗宿淺沙。
指點山前還自笑,一瓢陋巷是吾家。
雁峰寺
清 吉士
峰勢南來晚欲飛, 峰頭古寺帶斜暉。
將同城郭千年在, 不共煙嵐一瞬非。
山色蔥菁春可住, 波聲瀟灑暑無威。
忽聞清馨催黃葉, 又見秋風旅雁歸。
回雁峰 靠近湘江之濱,在衡陽湘江上的公路、鐵路兩用橋附近。立在回雁峰,不僅可俯瞰大橋,還可縱觀衡陽城全貌。
回雁峰為南岳七十二峰之首。古人一直認為,北來的大雁南飛至此處便不再南飛了,只等來年春天再飛回北方,故名。杜甫就寫過“萬里衡陽雁,今年又北
歸”。
回雁峰的山門是一座石砌牌坊,過山門不遠后有半山亭,再往上走,越過“百步云梯”后就可到達頂峰,峰頂有雁峰寺。據史籍記載,這座寺廟建于南北朝時期,梁武帝時稱乘云寺,唐以后改稱雁峰寺,它與花藥寺、西禪寺、羅漢寺并稱為衡陽佛教禪宗四大寺院,歷代有不少高僧都曾來此參禪。
在回雁峰還流傳著一位古代歌妓的故事。唐德宗光啟年間,一個叫王幼玉的歌妓住在回雁峰下,她有著艷麗的容貌和高雅的氣韻,她唱的《雁歸來》被人贊為“秋滿瀟湘浦,歌徹回雁峰。”后來她與一位叫姓柳的青年富商相愛,其間經歷了很多波折,兩人雖然矢志不渝卻仍天各一方。一天又一天,王幼玉登上回雁峰,一邊唱著柳郎寫給她的詩一邊等待她的心上人回來,大雁聽到她的歌聲徘徊不肯離去。她就這樣唱呵唱,直到力盡墜下山崖。
這個凄婉的故事為回雁峰更增添了幾分傷感的美麗。
? ? ?上一篇:衡陽市被命名為全國第三個“中華詩詞之市” ? ?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