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湘劇宗師———譚保成
發布日期:2019-12-26 11:46 ? ? ? 瀏覽次數:? ? ? 來源:未知
衡陽湘劇,地方大戲劇種,流行于衡陽、郴州一帶,也曾流行于樂昌和江西永新等地。它有昆腔、高腔、彈腔三種聲腔,傳統劇目極為豐富,著名的有五大劇目,即《青梅會》、《紅梅閣》、《綠袍相》、《白兔記》、《黃金印》,俗稱“青紅綠白黃”。
談衡陽湘劇,不得不說到譚保成,一些中老年藝人和觀眾提起他,無不肅然起敬。
譚保成,湖南耒陽人,1924年5月10日出生于梨園世家。叔祖譚楓月是當時名噪一時的戲劇大師。譚保成7歲入春華班學藝,拜叔祖為師,習凈行,14歲登臺,23歲成為春華班當家花臉,后任衡陽湘劇團團長,藝委會主任。本著精益求精的藝術態度和對事業的嚴謹追求,譚保成成為了譚派表演藝術的奠基人。
譚保成的學生,國家二級演員周要武告訴記者:“我到劇團后,基本上跟譚老師配戲,他唱花臉,我唱生角。他非常挑剔,一個動作要練個把小時,一場戲反復地排。他的代表作《醉打山門》,在北京演出過多次,毛主席等中央首長都觀看過,他還多次出國演出。他的戲和別人不同,他有創新,他會把別人好的東西帶進戲里來。”
結束采訪前,衡陽湘劇院的湯也亮特意找到記者,“這個劇團如果垮了,非常對不起譚老師。”這次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重拍《醉打山門》,劇團特意請來了老團長的關門弟子夏傳進。“他本來很有譚老師的風范,但現在也有好多年沒唱了,排起戲來,大不如前了,比起老團長來更差得遠,譚老師的很多絕活,現在都要失傳了。”
? ? ?上一篇:湖南衡陽湘劇后繼有人 33名學員演繹湘劇經典大戲 ? ? ?下一篇:衡陽湘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