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鳴故里】羅國林專輯
發布日期:2019-11-26 09:56 ? ? ? 瀏覽次數:? ? ? 來源:未知
羅國林,湖南常寧洋泉人,1940年12月18日出生,著名翻譯家、文學家、資深文學編輯。1965年畢業于北京外國語學院法國語言文學專業,并留校任教。曾為廣東花城出版社編審、副社長、總編輯,系中國翻譯協會理事,全國外國文學出版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法國文學研究會理事,廣東省第八屆政協委員,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廣州市譯協常務理事。長期從事法國文學研究與翻譯,被公認為吉奧諾專家,發表過許多研究文論,譯著有三十多種。曾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擔任過譯員和譯審,參與創辦《法語學習》雜志,對翻譯理論也頗有研究,出版有專著《法譯漢理論與技巧》,并發表不少譯論文章。
主要譯作有:法國作家讓?齊奧諾的《再生草》、《人生之歌》、《一個鮑米涅人》,波蘭長詩《醉歌》、喬治?桑的《奧拉斯》。同時,還校譯法國作家阿蘭?傅尼埃的小說《大個子莫林》、司湯達的《紅與黑》,意大利布扎迪的《海怪K》等20余部世界著名文學作品。
翻譯之余,還寫有《法國現代小說的語言特點》、《談談翻譯教學問題》等多篇論著,刊登在《中國翻譯》、《外國文學》及《譯?!返葧?。
其事跡收入在1989年出版的《翻譯家辭典》一書之中。
回憶我的中小學時代
羅國林
剛解放有段時間,我們村樂園小學因為沒有老師,關門停課。我輟了學,便去當時還沒停辦的一位潘老先生的私塾館,讀了半年私塾。入館那天,老先生讓我們三四個新到的同學每人臨摹一張大字,然后齊齊跪在孔圣人的畫像之前,將大字燒成灰,化入半碗水里,端起來一口喝掉。這就算“開蒙”。老先生隨后發給我們一本《增廣賢文》、一本正楷字帖,規定每人每天必須熟背兩頁書,寫兩張大字。他叫我們打開書,先教我們認頭兩頁里的生字,隨即帶我們朗讀三遍,便叫各人自己讀。大家都扯開嗓門讀,我只低頭默念,念兩遍就能背了,再念三四遍便可倒背如流。每天都是我頭一個跑到先生面前背書,背完了回到桌子旁寫兩張大字,交給先生,看著他寫得工整的字旁畫一個紅圈,等他批閱完了,卷起來放進書包就回家。我從未“留堂”,更沒有掌心挨板子。一本《增廣賢文》,老先生只教我們認生字,帶我們讀,讓我們背,從不講解字句的內涵。整本書的內容,是我上初中后反復回憶和琢磨才領悟的。但這半年私塾無論如何算得上我的古文啟蒙,對日后還是有好處的。
樂園小學復課后,我又回來念初小。全校只有一個老師,語文、算術、音樂、體育和圖畫課他一個人全包。我最喜歡語文課,短短的課文,老師總講得有聲有色,有時還附帶講故事。初小三年級,全縣6個學區舉行作文比賽,題目是《我的好朋友》。一般參賽者大概都是寫自己的某個好朋友,而我寫的是自己的一雙勞動的手。興許立意比較新穎,我獲得了第一名。頒獎那天,我們全班同學一起去的,回來的路上,男女同學簇擁著我,打著我獲得的那面錦旗,一路歡天喜地,蹦蹦跳跳回到學校,把錦旗掛在教室正面的墻上,整個教室頓時為之生輝。經過這次比賽,以后無論是小學還是中學,每次做作文我都很用心,一定要琢磨點新東西出來才動筆。
由于我們鄉只有初小,沒有高小。初小畢業后,我只好跑到12里外的洋泉高級小學考高小。發榜那天,我一個人跑到學校去看榜。一進校門,就看到校舍正面墻上貼著錄取名單。我走近從頭到尾看了兩遍,上面倒是有我們鄉幾個熟識的同學的名字,就是見不到我的名字。我好生疑惑,原以為十拿九穩的,怎么可能沒有我的名字呢?心里這樣想,嘴里便輕聲說了出來。這時一個人輕拍了一下我的肩膀說:“羅國林嗎,你轉到這邊來看!”說著他牽著我的手走到正門右側的墻前,笑嘻嘻親切地對我說:“你看,那不是你的名字嗎?你考了第一名??!”他是我熟悉的潘福林老師,我們是同村人。整個高小期間,潘老師十分關照我,雖然知道我學習成績優秀,還經常叫我到他辦公室對我進行課外輔導,尤其是給我講解語文課文的篇章結構。這是老師在堂上不講的,令我受益匪淺,領先了其他同學一步。
初中跑到三十多里外的常寧二中去上。這是一所新建的學校,校址在縣城南門外的小山上。班主任殷如春是位年輕老師,對我特別親切友好,堪稱我的良師益友。他曾跋涉三十多里路到我家去看望我父母,還在寒舍住了一宿。我算得上一個全面發展的學生,門門功課都成績優秀,名列前茅,但總是對語文課情有獨鐘,尤其喜歡作文課。語文課老師林正凌先生,經常把我的作文作為示范,讓我朗讀給全班同學聽。有一次,學校請了戰斗英雄尹升山做報告,英雄的事跡令我非常敬佩,感動和振奮。事后我模仿報告文學的體裁,寫了一篇作文《戰斗英雄尹升山》,林老師對這篇作文大加贊賞,不僅給全班同學示范,還張貼在全校各年級教學樓走廊的板報上,甚至親自幫我寫給《中國青年》雜志發表。
我初中畢業那一年,正趕上全省高中統一考試,統一錄取。我以優異成績被衡山一中錄取。在當時,這是全省的兩所最頂尖的中學之一,前身是岳云中學,位于南岳山麓,南岳鎮的左后側,后面是海拔1289米高的祝融峰,三面青山環抱,環境十分優美,有古色古香的校舍,綠草如茵的足球場和以山澗為水源的游泳池。名譽校長何炳麟先生是全國知名的教育家,早年留學日本,大革命時期資助過毛澤東,是毛澤東的朋友。我們入校時正逢老校長80大壽。他坐在校園鮮花環繞的亭子里,銀髯垂胸,目光炯炯,精神矍鑠,頗有儒雅大家風范。他輕言細語地給我們講他參加全國政協會和受毛主席接見的情形,令我們格外的驚喜和感嘆。
衡山一中教學質量頗高,老師們基本上都是大學畢業的,例如歷史老師匡榮據說畢業于清華大學,我的班主任鄭天恩剛從廈門大學畢業??上Р簧倮蠋煹男彰椰F在忘記了。第一學年的語文老師叫羅立德,曾經是隨軍記者,隨部隊輾轉過東北、華北、華中,經歷十分豐富,課也講得特別生動。我印象頗深的是他講到“艷陽天”這詞語時說:在我們南方濕氣重,霧氣也重,同學們很難體驗到真正的艷陽天。只有在北京,在華北平原,每當春天來臨,5月的鮮花開遍原野,春光明媚,春風拂面,晴空燦爛,萬里無云,人們才真正感受到“艷陽天”呢!數年后我到了北京也到了華北平原,才體驗到羅老師所言不虛。
我一如既往,全面發展但特別偏愛語文課。學校里有圖書館、閱覽室,有不少文學書籍,也有一些文學雜志。這使我真正接觸了文學,也愛上了文學。我讀了國內不少知名作家的作品,如巴金的《家》《春》《秋》,矛盾的《子夜》,湖南作家周立波的《暴風驟雨》《山鄉巨變》等等。我特別喜歡楊朔尤其是劉白雨的散文。讀到劉白雨的《日出》,他描寫的在飛機上看到的日出景象,絢爛壯麗,瞬息萬變,動人心魄,令我陶醉;他氣勢磅礴的文筆,令我震撼。我閱讀了不少外國名著,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牛虻》《靜靜的頓河》以及《高老頭》《歐也妮與葛朗臺》等等。我們班有一批像我一樣愛好文學的同學。我與魏伯達、雷碧文、趙聚臣等同學創辦了文學性的《紫云周刊》。版面與普通報紙一樣大小,但是手抄的張貼在我們班教室外的墻壁上,每周一刊,從不間斷??∽杂趯W校后面半山腰的紫云閣。我們一伙,志趣相投,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經常登高覽勝,指點江山,激揚文字?!蹲显浦芸忿k得有聲有色,在全校產生了良好的影響,直到我們畢業前夕才???。這是我對編輯工作的最初嘗試。從衡山一中畢業,我被保送到北京留蘇預備部,開始了嶄新的人生。
? ? ?上一篇:【雁鳴故里】陳長芬專輯 ? ? ?下一篇:【雁鳴故里】瓊瑤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