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鳴故里】瓊瑤專輯
發布日期:2019-11-26 10:00 ? ? ? 瀏覽次數:? ? ? 來源:未知
瓊瑤,原名陳喆,臺灣著名女作家,影視制作人,湖南衡陽人。1938年4月20日出生,生逢戰亂,1949年隨家遷臺灣,就讀于臺北師范附小及臺北一女中。高中畢業后未能考取大學。9歲發表小說《可憐的小青》,16歲在臺灣《晨光》雜志發表短篇小說《云影》。讀高中時,先后發表200余篇文章。1963年自傳式長篇小說《窗外》出版,一舉成名。1963—2012年,共創作長篇小說《幸運草》、《煙雨濛濛》、《幾度夕陽紅》、《彩云飛》、《心有千千結》、《在水一方》、《月朦朧鳥朦朧》、《雁兒在林梢》、《碧云天》、《冰兒》、《新月格格》等64部。其小說作品大多已被改編成電影或電視劇,其中較為聞名的包括《庭院深深》、《梅花三弄》系列、《還珠格格》系列。其中《還珠格格》不僅在臺灣、香港、中國大陸等地取得收視冠軍,在日本、韓國,東南亞國家也深受歡迎。
最后兩天的“鄉愁”
瓊瑤
真不敢相信,我的大陸行,已經只剩下最后兩天了?;貞洺醯直本┑姆N種,一切情景,恍如昨日。那時,對自己這趟長達40天的旅程,還充滿了不安和怯意。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堅持到底。沒料到,轉眼間,38天都匆匆而過!
這最后兩天,我仍然過得非常忙碌。自從大理回到昆明,我的感冒,已變得相當嚴重。所以,一大早就請了醫生來打針開藥。醫生剛走,有人敲門,鑫濤打開房門一看,歐陽手捧了好大好大的一束鮮花,站在門外。我走過去看了究竟,歐陽對著我就一躬到地。我驚愕極了,因為,在大陸要買鮮花是件極其困難,也極其奢侈的事,大陸并不流行這個。我再仔細定睛一看,不得了,整個柜臺小姐,都忙著集了各種大小的花瓶,還在那兒插花呢!插了花,就一瓶瓶往我房間里送。我愕然地瞪著歐陽說:“你去什么地方買的花?怎么買了這么多?”
“我把人家整車的花都買下來了!”他說。
“哎呀!”我懊惱地喊著:“我后天就走了,這些花豈不可惜!你為什么要這樣浪費呢?”
“一點心意而已,祝你馬上痊愈!”他說,把花束交給了我,轉身就走。“不打擾你休息,明天我再送花來!”
“歐陽!”我叫住了他,嘆了口氣。“你還是沒有放棄給我做錄影訪問,是不是?你看看我,你認為我這副狼狽的樣子,適合上電視嗎?”
他看了我一會兒。
“你今天精神不好,但是,說不定明天就好了!在你上飛機之前,我都不會放棄希望!”
這個湖南騾子,簡直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
歐陽送花之后沒多久,小王送來了一本照相簿。
哎呀!實在讓人太感動了!小王一路開車,一路幫我們攝影,此時離別在即,他把我們的照片,經過放大剪裁編輯,貼了一大本。首頁就是我和鑫濤歡度結婚紀念日所攝,然后沿途種種,從石林、石洞,乃古石林,都一一在目,最后一頁,是一張放大的“石蓮花”!
我們感動,初霞、承賚、李惠也感動,鄔湘、小馮、小張、老魯也感動。這“云南四王”和我們朝夕相處,大家已經熱得不分彼此,如今,就要面對分手的時刻,不知怎的,大家就有說不完的話,說不完的叮嚀。小張一再對我說:“好遺憾,沒有陪你上蓮花峰!”
小張,你放心!我說:“我會再訪石林,二上蓮花峰!”
“真的嗎?真的嗎?一言為定嗎?”一時間,滿屋子的云南人都追問我,好幾只手伸給我,要和我“握手為定”,我心中一酸,握緊了他們四個,我大聲說:“豈止石林!別忘了你們還要陪我去西雙版納!”
“豈止西雙版納!”小馮喊,“還有麗江呢!還有保山呢!還有騰沖呢!還有高黎貢山和瀾滄江呢……”
我慌忙阻止他們說下去。
“別說了!別說了!我知道云南有大好河山,有邊陲古道,但是,我卻是個湖南人??!”
真的,此時此刻,我已快飛離大陸,我卻對我的故鄉湖南,浮漾著滿懷鄉愁。從玻璃窗望出去,云南的山巒,在雨霧中依稀可見(那天下著雨),湖南的山巒,卻在何方?這時,心中閃過的,都是古人的詩句:“他鄉生白發,舊國見青山。”“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來人,從故鄉來的人,是歐陽吧!那時我還不知道,另外還有個人,正風塵仆仆,夜以繼日,不眠不休地向我兼程趕來!這個消息,是那天晚上,初霞告訴我的。她沖進我房間來,就激動得不得了地對我說:“我告訴你一件事!歐陽剛剛在我房里,對我說,他來昆明的那一天,曾經和你談過一篇話,你說這次沒有去祖父的墳前磕頭,非常遺憾。又不知道家鄉蘭芝堂的狀況,祖父的墳修建得如何等等。所以,他當晚就打了一個長途電話回湖南,讓他的一個朋友,帶著錄影機和工作人員,連夜開車去你湖南鄉下,為你拍攝祖父的墳,和家鄉的錄影帶,再要他的朋友坐火車連夜送來!現在,錄影帶已經拍到了,人也動身來昆明了,大概明天晚上會把錄影帶送到你面前來,放給你看!”
我目瞪口呆,半晌才說:“不可能的!”
“怎么不可能?”初霞問。
“他們電視臺在長沙,我的老家在衡陽鄉下,離衡陽還有好幾十里,他們怎么可能在短短四、五天內,從長沙到衡陽,從衡陽到渣江,再到蘭芝堂和墳地去拍攝,還要把帶子送到昆明來!”
“反正他們做到了!”初霞對我大聲嚷著,接著,就清清喉嚨說:“如果你再不答應給歐陽做電視訪問,我用推的、拉的、拖的、抱的……也要把你弄到攝影機前面去!”她吸口氣,瞪大眼睛:“我真的會這樣做,不騙你!”
初霞激動,她以為我就不激動。事實上,這消息真的震撼了我!可能嗎?可能有人為我這樣大費周章,來傳遞給我故鄉的消息嗎?再見到歐陽,我不敢追問什么,只是說:“明天下午,我接受你的電視訪問!”
歐陽眼睛一亮,立刻跑出去安排機器了。
所以,第二天,我們從西山龍門回來以后──對了,畢竟在離開昆明的最后一天里,去了西山龍門,也在這最后一天,接受了歐陽的電視訪問。
那天下午,歐陽從云南電視臺,調來了一部一寸帶的電視攝影機,在我房間里,架起機器,打起燈光,來了攝影師和燈光師,大張旗鼓地為我錄影。短短幾句訪問,卻整整錄了兩小時。當錄影“終于”錄完,我看著歐陽,不勝佩服地說:“你總算達到了目的!”
歐陽看了我一會兒。
“你知道嗎?”他說:“從去武漢第一次訪問你,然后,上隆中,溯長江,到沙市,回長沙,再來昆明,去大理……我這一路,足足走了4000里!”
我沉吟片刻,笑了。
“不稀奇!”我說,“人家‘八千里路云和月’,你才走了一半!”
歐陽深思地看著我,帶著莫測高深的表情,也笑了。
那晚,金龍飯店董事長為我餞別,“云南四王”全部列席,一餐飯吃到晚上十點多鐘。宴會結束后,我回到房間,一眼就看到歐陽帶著個年輕人,拎著一大袋東西,站在我房門口等我。
“這是黃子林!”歐陽為我介紹:“他剛從你的家鄉蘭芝堂趕來!因為買不到飛機票,他和我一樣,在火車上站了兩天兩夜,他已經好幾天都沒有休息了!但是,他拍到了蘭芝堂,也拍到了你祖父的墓!”
“真的嗎?”我激動地看著黃子林。
“真的!”黃子林一口鄉音,滿臉懇切地說,“只是時間太緊張了,我來不及做剪接整理的工作,可能會雜亂了一點!”
我注視著黃子林,我怎會在乎雜亂與不雜亂呢?黃子林,面貌清秀,溫文爾雅,雖然風塵仆仆,親切的臉孔上卻只有興奮,沒有疲倦。我急忙把他們兩個讓進房間。因為鑫濤還有好多事要辦,云南出版社的幾位先生也來話別,金濤就把客人帶到初霞房間去,讓我和我的兩位同鄉,一起看錄影帶。
歐陽借了一部錄影機來,當他在弄機器的時候,我已經等不及,殷殷詢問黃子林,有關家鄉的一切。以及他怎樣去到蘭芝堂的?是公路?還是鐵路?黃子林說:“從衡陽到渣江鎮,是乘吉普車去的,路況非常壞,走得很慢,到了渣江鎮,再去蘭芝堂,還要步行4華里。你的祖父葬在貓形山,也要走路上去。”
“哦?”我愣愣地看著黃子林,原來還要步行??!
歐陽把機器架好了,抬起頭來,他對我微微一笑說:“現在,我走的路,加上黃子林走的路,總有‘八千里路云和月’了吧!”
真的,八千里路云和月!我心存感動,默然無語。
然后,他們就放起錄影帶來了,一面放,黃子林在一邊解釋。我真驚奇極了,因為一上來,拍的是衡陽市,然后轉入一條街,進入一個小學校,黃子林說:“這是你的母校,剛直小學!我們找了半天,還找到一塊舊的牌子,上面有剛直小學的名字!”
他拍了我念過的小學,又拍了我在衡陽住過的那條街和巷。
“這是陜西巷,你曾經和你的表姐王代訓,住在這兒。這里是你祖父住過的地方,只是老房子都拆了,我們只能拍一個大概。”
從衡陽市轉往鄉下,老家出現。我睜大了眼睛,一瞬也不瞬地看著“蘭芝堂”。在童年的印象里,蘭芝堂是一幢深宅巨院,雖然是鄉下房子,建造得也十分考究。但是,現在出現在熒幕上的,是一幢非常殘破的陋室。墻壁完全斑駁了,露出里面的泥。部分的圍墻已經傾圮了,小院中雜亂地晾曬著衣物,沒有一扇門窗是完整的。鏡頭推向一座有雕花的石墩,黃子林說:“蘭芝堂里住了二十幾家人,現在只剩下一家姓陳,算輩分,那是你的堂兄,他們仍然務農,”他說,“你小時候,喜歡站在這個石墩上玩,你的祖父陪著你玩!”
我心中一緊,低下頭去。非常不愿意讓歐陽和黃子林看到我如此脆弱的一面,但是,眼淚水卻已奪眶而出。我拿了化妝紙拭淚,黃子林的聲音變得又不安又抱歉:“這房子確實已經很破舊了,陳家人也都離散了,但是,但是……但是他們都是很忠厚老實的老百姓!你堂兄也是的!”
我點點頭,哽塞難言。竭力想咽下我的眼淚。然后,鏡頭離開了蘭芝堂,轉向了貓形山的山下,祖父的墳出現了。我再度睜大眼睛,看 到我的堂兄帶著子女,為我祖父上墳燒香。
那墳墓,只是一個黃土堆,一個最最簡單的黃土堆,土堆前,有一塊簡單的墓碑,寫著:“陳墨西之墓”我的頭再一低,淚珠又泉涌而出,腦子里忽然涌現出三十九年前的畫面:我們離開湖南去臺灣,祖父依依不舍地送我們,送了一程又一程。那時并沒有料到,從此一別,竟成永訣!總以為過兩三年就會團聚。我們行前,曾給祖父多少允諾。我們走后,祖父對我們又有多少期待!而現在,我看著祖父的一杯黃土,心中深深地痛楚著:我們走了,卻“獨留青冢向黃沙!”不,祖父沒有“青冢”,他的墳上,連一棵青草都沒有!我用手遮著眼睛,不忍再看。
錄影帶放完了。一時間,房子里靜悄悄,我們三個人都默然不語。那種悲愴的氣息,已經充斥在房間的每一個角落,是怎樣也揮之不去了。好半天,歐陽才囁囁嚅嚅地說了一句:“沒想到,會讓你這么難過!”
黃子林更是抱歉極了:“都是我不好!我應該剪接整理一下,就不至于看起來這么殘破!”
我振作了一下,抬起頭來,正視著我面前的兩個人,兩個為我奔波了八千里的故鄉人!我啞聲說:“我不知道該怎么謝謝你們,讓我在離開大陸的最后一個晚上,看到了家鄉的一切。事實上,這種情景,和我預料的差不多。歐陽,”我盯著他,“你現在應該懂了,為什么我一直告訴你,我‘不敢’回去!今晚,我看到的只是錄影帶,我已經夠傷心了,假若我一回大陸,就去故鄉,這趟旅程,將情何以堪?”
“我懂了!我真的懂了!”歐陽終于一疊連聲地說。
“我做得不好,”黃子林還在那兒自怨自艾,“我應該多訪問一點你的親人,多拍一點你家鄉的山水……”
我轉眼看黃子林,我眼中又濕了。
“你做得很好!”我喉中哽著,“其實,你不知道,我多么想見我的家園……不管它破舊不破舊!謝謝你把它帶到我面前來!除了你們兩個,我想任何人都不會為我做這件事!”
那夜,當黃子林和歐陽告辭以后,我仍然呆怔怔地坐在沙發中。鑫濤回房來收拾行裝,我也不曾幫忙,我只是坐著不動,腦子里全是錄影帶里的畫面。我想起一首歌,一首從小就會唱的歌:“春去秋來,歲月如流,游子傷漂泊?;貞泝簳r,家居嬉戲,光景宛如昨。茅屋三椽,老梅一樹,樹底迷藏捉。商枝啼烏,小川游魚,曾把閑情托。兒時歡樂,斯樂不可作!兒時歡樂,斯樂不可作!”
我坐在那兒,想著這首歌,追憶著逝世的祖父,追憶著逝去的童年。
整夜,我未曾闔眼。
這就是我在大陸的最后一夜。
訪談錄:瓊瑤暢談寫作和愛情
孫立極、姚曉敏、瓊瑤
瓊瑤,原名陳喆。1938年出生在成都,1949年跟隨全家到了臺灣。少女時期,高考一再落榜和初戀失敗的打擊曾使她兩度自殺,最后更逃進了一段危機四伏的婚姻。22歲當上母親的她為了理想也為了糊口,開始了寫作。25歲時,她的首部長篇小說《窗外》在《皇冠》雜志上發表,隨后瓊瑤見到了改變她一生命運的《皇冠》雜志主編平鑫濤。在平的呵護與經營下,瓊瑤陸續寫出四五十部暢銷小說,并勢不可擋地席卷了電影和電視界,而這兩個命中注定要相遇的人,也在漫長的掙扎和等待后于1979年走到了一起。
和瓊瑤女士的聯系頗不順利,先是電話沒有人接,后又被告知瓊瑤的秘書陳小姐很忙。鍥而不舍隔天又打,終于找到陳小姐,她說瓊瑤很忙,讓我先把聯系方式傳真過去。傍晚她又給我回信,告知只能電話采訪,至于時間,還要再約。第二天,我已將此事從腦海中列入下周的日程,但晚上10時忽然接到一位先生的電話,說他姓平,問可不可以現在采訪瓊瑤,我很長時間沒反應過來。不過,10分鐘后,我還是開始了采訪,瓊瑤的聲音很年輕。
林青霞最契合小說中的人物
記者:在拍攝《還珠格格3》時,很多觀眾都希望您不要再拍續集了。
瓊瑤:這和我得到的反映不同。我有一個網站,接到很多讀者的來信,都希望我繼續拍下去,還有大陸的電視臺也和我聯系,要和我合拍,所以我沒有聽到希望我不要拍了的反映。
記者:那您對《還3》的預期怎么樣?因為它的演員陣容變化很大,人們在看了前兩部后,心理上會有一個定式。
瓊瑤:這應該不會,因為《還3》雖然也叫《還珠格格》,但故事和前兩部有很大不同,我希望觀眾能把它當作一部新劇,和前兩部脫離開來看。
記者:那角色性格上有變化嗎?
瓊瑤:大體上沒有變,但還是有不同?!哆€3》一出場,紫薇已經是媽媽了,當然和前兩部不一樣。
記者:您的作品多次被改編成影視作品,您最欣賞誰呢?和您的小說中的人物最契合的又是誰呢?
瓊瑤:從最初電影中的甄珍、林青霞,到后來電視劇中的劉雪華、趙薇,她們都各有特色,很難說我欣賞誰。和我的小說最契合的應屬青霞,她有一種出塵的美??梢哉f,在女演員中,她不是最漂亮的,但她很特別。
記者:您一直不吝起用新人,并接連取得成功。請問,您在挑選新人時,最看重什么特質呢?
瓊瑤:基本上沒什么定式。我在寫作時,心中就已有一個構思和影像,然后我會按著自己腦海中的形象去尋找,一般來說基本上都是循著這條線去選演員的。
對第三者有很強的包容
記者:您的第一次婚姻在很多讀者看來,就是《在水一方》中小雙和盧友文的翻版。請問您通過這本小說是否有對第一次婚姻的反???
瓊瑤:當然有,但在《我的故事》中則有更深刻的反思。我記得當我第一次婚姻走投無路時,我去問我母親,說了種種我不能離開他的理由,包括那時我已經有了一個孩子,然后問母親怎么辦。但我母親卻說:離婚。我說:你怎么能這么說?我母親當時說了一句話,讓我現在還清晰地記得:一個雞蛋你吃了一口已經知道它是壞的了,你還繼續吃下去嗎?這促使我下定決心結束了第一次婚姻。
記者:您母親是個很堅強的人嗎?
瓊瑤:不是,她是一個很尖銳的人,很高傲,很自尊,不容欺侮。她一直覺得我不像她,我很軟弱。
記者:那您有什么性格是從她身上遺傳的?
瓊瑤:當然有,都是缺點,比如像火山一樣爆發的壞脾氣,還有很容易受傷害,感情比較敏銳、脆弱。
記者:不過,仿佛作家都是感情比較敏銳的,否則就不會寫出那么細膩的文字了。從這個角度講,也不能算是缺點。
瓊瑤:總有不好的地方了。
記者:那第一次的反省對您的第二次婚姻有什么助益嗎?
瓊瑤:基本上是沒有。我是一個很率性的人,我寫小說就是這樣,想到了就寫。我的第二次婚姻是和平先生做了很久的朋友之后才開始的,他大我十幾歲。剛開始,我們只是談書的出版啊,他對我可以說是亦師亦友,后來是代理人,第一個讀者,直到現在一直是第一個讀者。我有感恩,有友情,被愛而愛吧,兩人很自然地走到了一起,一直到現在這么多年。他對我很好,很好。
記者:那您是因為感動而嫁嗎?
瓊瑤:也不是,我是一個很惰性的人,被愛而愛形成一種習慣了吧,不愿改變?,F在幾十年過來,感情似乎更變成了相濡以沫的親情。
記者:您在您的很多作品中都對第三者持否定態度,就是在《浪花》中雖然您對秦雨秋充滿贊賞,但最后還是選擇讓她退出。您覺得這是不是有點矛盾?
瓊瑤:你是在問我對第三者的看法吧?;旧衔覍Φ谌哂泻軓姷陌?,所以我在《碧云天》中也有描寫,對其充滿同情。有第三者,說明婚姻已經朽了,如果一個人愛第三者勝于愛你,那你還有什么必要讓他留在你身邊?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吧,平先生晚上出去有應酬,我是從不過問的。
記者:彼此信任嗎?
瓊瑤:不是。我一直跟他說,如果有一天,你告訴我,你有了更愛的人,我一定會放你而去,不會強人所難。愛,有時是沒有理由的,他陷在其中,很難說得清。不過,我還是認為人是應該有道德約束的,是應該有個界限的。
不后悔寫《窗外》
記者:在《我的故事》這本書中,您說自己從小就很自卑,現在做什么事都這么有信心,是什么改變了您?
瓊瑤:你怎么看出我現在有信心呢?
記者:您不斷推出作品,不是很自信嗎?
瓊瑤:不是了,我只是率性而為,只是寫,不去管能不能出版。最初寫時,根本不會想出版的問題,因為也沒有錢。后來出版有平先生去做,我就更是不去理會了。當然這其中很多人鼓勵我,讓我繼續寫下去,像《還珠格格》,讓我拍續集。聽說我要寫新作品,就有公司找我簽約,請求不要給別家……我就這么寫下來了。
記者:那您還是很自卑了?
瓊瑤:是自卑,但自卑和自信并不矛盾。人通常都既有自卑也有自信。像我不會唱歌,每次遇到大家一起唱歌,我就不唱,這方面我很自卑。相反,如果猜成語,我就很自信。
記者:在您的作品中,大多數主人公都不為生計發愁。
瓊瑤:有人說我的作品不食人間煙火,我自己只是覺得我追求的是一種美的東西,當然社會上有不美的東西,只是我不去寫。像有段時間臺灣流行打打殺殺的電影,叫做“社會寫實片”,我覺得這很恐怖。社會并不都是這樣的,有美的存在,我寫愛情、與父母的親情,甚至包括對父母的叛逆,如《情深深,雨濛濛》中依萍對父親的感情等。我一直認為人是性本惡的,中國人很聰明,講究“孝”,因為自然界中,有母貓保護小貓、老鳥哺育小鳥,可是誰看見過小貓保護老貓、小鳥哺育老鳥?親情是一種很崇高的感情。
記者:我想起一件事,當年您將《窗外》發表并改編成電影作品后,受到了來自父母的強大壓力。請問這對您算不算一次很大的挫折?
瓊瑤:是。不過,如果有機會重來一次,我還是會寫《窗外》,到現在也不后悔。那可以說是我寫得最用心的、感情最真實的小說,后面的小說就難免有雕琢了。
記者:您以前的作品中,主人公比較憂郁、精致的較多,等到《還珠格格》,女主人公小燕子則偏向于機靈活潑,性格上發生了轉變。
瓊瑤:其實我以前也寫過活潑的主人公,像《海鷗飛處》,是我早期的作品。我覺得人生是很悲劇、很沉重的,所以希望寫一些快樂的東西吧。
記者:您是否會像金庸先生寫武俠小說一樣,寫罷俠義,最后心灰意冷,所以寫了個韋小寶?
瓊瑤:我和金庸不一樣,他不再寫了,而我還會繼續寫,我還在寫《還珠格格3》的小說版。
記者:您的小說和電視劇同時發行嗎?
瓊瑤:希望可以,所以現在每天都在不停地寫。
懷疑現代社會的愛情
記者:您怎么看目前流行的韓日偶像???
瓊瑤:韓劇我沒有看過,日劇看過。日劇有一個特點,扮演者都是俊男美女,而且這些俊男美女本身就可以紅到有他們的電視劇就有人去看,劇情反而成為次要的了。我想這就是偶像劇吧。我這樣看,中國沒有偶像劇。我不認為偶像劇就不好,它至少抓住了觀眾的興趣。坦率地說,我尊重一切戲劇,別的可能迎合觀眾不一定對,但戲劇一定要迎合觀眾,關鍵看你有沒有本領抓住觀眾,包括我在內,都不知道怎么才能迎合觀眾。我不知道觀眾想要什么,很多人像我一樣不清楚,所以才有那么多劇拍出來后都失敗了,也就是沒人看。曲高不一定和寡,相反曲低也不一定不和寡,關鍵看你是不是迎合了觀眾的興趣。
記者:您在小說中大量使用詩詞,并有很多是自己創作的。您認為在目前這種情況下,應該怎樣保持中華傳統文化?
瓊瑤:傳統的詩詞是很美的,當然現代人不讀了,這很遺憾,但我還是希望人們能多了解、領悟這種美。我也想辦法做這樣的努力,像在《還珠格格》中借紫薇之口去說詩詞,或者通過小燕子說錯成語來解說,用意還在于讓人們潛移默化地受到詩詞的影響。
記者:您的小說很多都是反映過去時代的愛情故事,有沒有打算寫一部現代愛情小說?
瓊瑤:現代還有愛情嗎?所以我寫古裝戲了。
記者:您認為理想的愛情和婚姻是什么樣的?您的作品中可有體現?
瓊瑤:理想的應該是兩人白頭到老,兩個白發的人手挽手,走在一起,那種感覺很讓人感動。我的作品一般只寫到結婚就結束了?;橐鍪呛軓碗s的,要經歷很多爭吵、相容,很難寫的。
記者:您和平先生是您理想中的愛情和婚姻嗎?
瓊瑤:我們是很好的,雖然也經過了很多,我很愛發脾氣,兩人不能同時發脾氣,最好錯開,有一個人可以冷靜地控制局面。當然我現在已經老了,不再那么容易發脾氣了。
附1、瓊瑤個人履歷:
瓊瑤的父親陳致平是大學教授,先后任教于光華大學、國立廣西大學、同濟大學、臺灣師范大學、輔仁大學、文化大學和新加坡南洋大學。母親袁行恕曾任臺北市立建國中學國文教師。曾外祖父是翰林,伯父是宣統皇帝之師。外祖父袁勵衡為銀行家,曾執掌交通銀行。母親的胞妹袁靜為作家。母親的胞姐袁曉園為中國第一位女外交官暨女稅務官。瓊瑤的妹妹陳錦春、妹夫陳壯飛,都曾任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科學家,General,Sciences,Corp.科技顧問公司共同創辦人,被認為是華裔在美創業的先驅之一。瓊瑤本人還有一個龍鳳胎弟弟。
瓊瑤也是作家金庸的遠親,金庸的堂妹為瓊瑤的舅母。是著名詩人徐志摩的表外甥女。
1938年4月20日,瓊瑤出生于四川成都,生逢戰亂。
1942年,隨家人由成都遷回故鄉湖南省,其后因抗日戰爭遷回四川。1947年,舉家遷上海,同年瓊瑤在上?!洞蠊珗蟆穬和姘l表了第一篇小說《可憐的小青》。
1949年隨家遷臺灣,就讀于臺北師范附小及臺北一女中。1954年,16歲在臺灣《晨光》雜志發表短篇小說《云影》,高中期間先后發表200余篇文章。1957年,臺北第二女子中學畢業,畢業后未能考取大學。
1963年7月,出版了第一部長篇小說《窗外》,從此躍登臺灣文壇。
1965年,作品首度搬上銀幕,包括《婉君表妹》,《菟絲花》,《煙雨濛濛》和《啞女情深》。
1968年,成立火鳥公司,拍攝《月滿西樓》和《陌生人》(改編自小說《幸運草》)。
1970年代末,瓊瑤、平鑫濤與盛竹如等人合資成立巨星影業公司,專門把瓊瑤的小說作品翻拍成電影。當時瓊瑤每年固定只拍兩部電影,檔期則是農歷春節期間與青年節(3月29日),電影歌曲幾乎交由鳳飛飛包辦演唱,電影歌曲作曲者則是左宏元。
1983年,推出電影《昨夜之燈》,最后一部由小說改編的電影。1985年,成立怡人傳播有限公司。1986年,推出首部由小說改編的電視連續劇《幾度夕陽紅》;同年,推出電視連續劇《煙雨濛濛》。
1987年,推出電視連續劇《庭院深深》,在臺灣創造了80年代瓊瑤劇收視巔峰。
1988年,推出電視連續劇《在水一方》、出版《我的故事》(自傳小說)、出版《冰兒》(唯一一部沒有父母親角色的小說)、首度返回大陸寫下歌曲《念我故鄉》、出版《剪不斷的鄉愁》(大陸行有感)。
1989年,推出電視連續劇《海鷗飛處彩云飛》,首次將兩部小說的故事情節糅合在一起。
1990年,推出系列電視連續劇《六個夢》的前三部作品:《婉君》、《啞妻》、《三朵花》。
同年,推出電視連續劇《雪珂》,作為電視劇版《六個夢》之四。
1991年,推出電視連續劇《望夫崖》,作為電視劇版《六個夢》之五。1992年,推出電視連續劇《青青河邊草》,作為電視劇版《六個夢》之六。1993年,推出系列電視連續劇《梅花三弄》。1994年,推出系列電視連續劇《兩個永恒》。1996年,推出電視連續劇《一簾幽夢》,以小說《一簾幽夢》為基礎,加入了《浪花》的人物和情節。
1998年,推出電視連續劇《蒼天有淚》,首部由大陸女演員充當女主角的瓊瑤劇。同年,起推出系列電視連續劇《還珠格格》,創造90年代瓊瑤劇收視巔峰,最高收視率至今無劇超越。
2001年,首部將抗戰與個人小說融合推出的電視劇,《情深深雨濛濛》。2007年,推出翻拍劇《又見一簾幽夢》,首部在中國大陸地區首映的瓊瑤劇。瓊瑤的兒媳婦何琇瓊是電視劇《又見一簾幽夢》制片人以及藝術指導。
2011年,推出翻拍劇《新還珠格格》,糅合了老版三部的主要情節并加入新劇情。
2012年,最新電視劇《花非花霧非霧》拍攝當中,故事為全新創作,加入了《心有千千結》和《雁兒在林梢》的人物和情節。
附2、瓊瑤人物影響:
瓊瑤曾經教授了一代人的戀愛觀,其純情柔美的愛情景象風靡得一時無二,大多數70年代左右出生的女性,曾經都是瓊瑤言情的跟隨者。于是,“瓊瑤牌”言情作品20年來暢銷華語世界,其巨大的影響力與流水線制作方式,已成為一個巨大的產業。瓊瑤與平鑫濤這對言情批發商夫婦創造的“瓊瑤經濟”共賺取了約上億美金,捧紅了近百名男星女星。
“瓊瑤+平鑫濤”已成為華人圈唯美愛情故事的代名詞,從小說、電影到電視劇,透過瓊瑤的筆與平鑫濤的精心打造,每部作品都堪為話題,他們也被稱為全亞洲最佳的“以制造愛情為主業”的夫妻公司,其所營造的“瓊瑤牌”產品更是在兩岸與全球華語圈每每引起轟動,并被稱為“瓊瑤經濟”,令經濟界嘆為奇跡。
瓊瑤真正的時代其實在于其書籍與影視作品批量進入大陸之始。1963年,瓊瑤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窗外》出版,使她一夜成名,其后大量的“風花雪月”作品成為正在由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的轉型期的臺灣人的心靈鴉片。從那時到80年代初,瓊瑤與平鑫濤聯手完成了瓊瑤牌情愛作品走紅、改編影視劇,將瓊瑤牌作品商品化的全過程、并使其形成了產業化的形態。80年代初,瓊瑤的小說在臺灣開始式微,卻為她進入大陸打下基礎。
大陸的花城出版社取得了出版《瓊瑤全集》的獨家授權。據稱,這套瓊瑤全集至少售出了10多萬套,加上盜版,瓊瑤的作品印量總數不下于800萬本。她在大陸的版稅據估算,約在300萬元人民幣左右,這還僅是正版的初步估算,如果加上盜版的總數在內,最多應在800萬元人民幣。僅此一項,瓊瑤至少在大陸損失了近千萬人民幣的收入。不過,瓊瑤品牌卻在這場轟轟烈烈的盜版運動中,得到型塑,成為中國最具市場價值的通俗文學作家之一。
令人奇怪的是,一邊是聲勢浩大的批判,一邊是津津有味的觀看,電視臺在批判聲中,照放不誤;而她的各種版本的書籍,也不斷攀上各地暢銷榜,這成為瓊瑤的一個奇特現象。瓊瑤作品也基本形成這樣的模式:每播出一出電視劇均會招來大量的批評與媒介的過熱追捧。這也使瓊瑤多年來養成了自己低調示人的形象,新聞媒介很少可以找到與她相關的一些話題,如果不是她主動向外發放的話,瓊瑤基本上就是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天女”,神秘與傳奇,幾乎都是賣點之一。而現在媒介則基本上放棄了對她作品本身的批判,只是把她作為一個娛樂熱點跟蹤叫賣。
她的名著,大多數都被改編成電視劇。其中比較有名的,包括《庭院深深》、《六個夢》系列、《梅花三弄》系列、以及《還珠格格》系列。當中《還珠格格》第一、二部更在東亞享譽盛名。
許多因為飾演她筆下的男女主角而成名,例如:鄧光榮、甄珍、秦漢、林青霞、秦祥林、林鳳嬌......八零年代后期瓊瑤轉戰電視圈,亦捧紅許多男女主角,如:劉德凱、林瑞陽、劉雪華、陳德容、蕭薔、徐乃麟、趙薇、林心如......劉雪華、陳德容、林鳳嬌、蕭薔、趙薇、林心如更被眾人稱為“瑤女郎”?!缎逻€珠格格》聲勢似乎不如以往的轟動,但又捧紅了不少因為飾演她筆下的男女主角而成名。
相關鏈接:“瓊瑤”緣何成為現象級
《晨報》 張碩
2013年是瓊瑤文學作品創作50周年,瓊瑤本人也邁入75歲高齡,轉眼間那個影響了幾代人的瓊瑤已從當初的“瓊瑤小姐”變成了“瓊瑤奶奶”。瓊瑤是老了,但是“瓊瑤”二字并沒有呈現老態,相反它不僅成為了近現代文學的一種現象,同時也成為了大時代下人的一種內心需求。瓊瑤到底為何能夠臻至如此高度?著名時事評論人楊錦麟攜手70、80、90后嘉賓做客騰訊視頻脫口秀節目《夜夜談》,一同從瓊瑤式愛情中窺探其偉大的背后。
現象級的文學體態
現如今當談到“瓊瑤”二字的時候,它不僅僅代表了一個作家這么簡單了,“瓊瑤”是一個生活標簽,是一個文學現象,是一種原始需求。“瓊瑤”所影響到的范圍已擴至寫作、電影電視劇、歌曲、娛樂等領域,甚至是人的愛情觀。而這一切都源自于瓊瑤親手創造的瓊瑤式愛情。
楊錦麟說,瓊瑤與三毛的區別在于,三毛的愛情故事是身體力行的,轟轟烈烈的。瓊瑤的愛情卻是唯美委婉卻又透徹心骨的。專欄作家黃佟佟也表示,像我這年齡看的最多的是70年代的瓊瑤劇,接觸的最多的就是苦情戲,這也是瓊瑤劇最大的特點。黃佟佟一語道出了瓊瑤劇為什么會讓人透徹心骨這個問題所在,究其原因就是它夠苦,用當下流行說法就是“虐”。所以在坊間流行過這么一句話:“失戀時遠離瓊瑤,珍愛生命。”
從情感學的角度講,美好的愛情是令人向往,但不會形成情緒的積淀,反而悲壯的愛情往往會在人的心里烙上印記。在瓊瑤的文學作品里面愛情和苦情都是缺一不可的,其愛情故事就是站在人最根本的欲望以及內心最真切的情感出發的,所以就算不懂或者沒有切身體會過,也會引起共鳴。因此這就造就了能夠與文學需求、大眾需求產生交集的現象級文學體態。
“出道”50載 影響幾代人
瓊瑤歷經了50年的創作路程,其影響力是毋庸置疑的,而且這種影響力還是跨時代的。楊錦麟在節目中感嘆到,瓊瑤不僅僅是影響到了60、70、80甚至是90年代的人,我把她看作是大時代環境下的瓊瑤現象,她不能說是一種感情麻醉,她其實是給人一種情感寄托。
相信有很多人會問為什么瓊瑤不會過時?專欄作家黃佟佟給出的觀點是,瓊瑤之所以不會過時,是因為主題永遠是不會過時的愛情。這個觀點也得到了楊錦麟的認可:“瓊瑤的劇抓住了愛情的主旋律。”愛情在人性的組成部分占據著重要地位,而瓊瑤用瓊瑤式苦情、瓊瑤體臺詞將愛情進行修飾之后更能激發人性的特性,因此“瓊瑤”會一直延續下去。
針對60、70年代的人來說,他們對瓊瑤的印象大多會停留在《窗外》、《煙雨蒙蒙》等作品之上,這些作品的主色調都是以單純的愛情來呈現的。而進入90年代后,瓊瑤的愛情并不“單純”。黃佟佟說:“瓊瑤是很想跟上時代步伐的,曾找香港編劇專門給她修改臺詞。”可見瓊瑤對時代更迭的嗅覺是敏銳的,每一階段的作品都可以迎合時代的需要。專欄作家黃佟佟回憶說:“當時《蒼天有淚》和《還珠格格》是一起拍的,瓊瑤當時認為《蒼天有淚》一定會紅,但是沒想到紅起來的是《還珠格格》,哭哭啼啼的女人沒人要了,瘋瘋癲癲的女人才有人要”。
由此可見,瓊瑤已認識到單純的愛情戲不受重視了,融合娛樂元素才是王道。這部劇已經紅遍了大江南北,小燕子、五阿哥等主角也已經是超偶像級人物,瓊瑤把這些人物的感情寫得很細膩,經歷的事情也是轟轟烈烈,無形中在觀眾心中已經建立起高大的形象,從心理學角度來講,人往往對自己敬重或敬佩的人是有莫名的信任感,從而形成模仿傾向,瓊瑤正是抓住這樣一個心理特點,將《還珠格格》塑造成了標桿級的古裝大戲。
瓊瑤影響的是愛情觀
瓊瑤之所以能夠成為現象級,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點,那就是她能夠影響人的愛情觀。專欄作家黃佟佟講述道:“瓊瑤對70后的女性影響實在太大了,我們看《還珠》的時候對愛情的體會是唯美,以至于30-40歲很多女性對愛情還是充滿不切實際的那種幻想。”黃佟佟道出了70年代受過瓊瑤熏陶的女性的愛情觀,那就是對唯美的愛情充滿無限幻想,愛情與年齡無關。媒體人周一諾則認為,至死不渝的愛情也要向往,但愛情需要成長。90后編劇吳沚默看過瓊瑤劇給出的觀點卻是:你愛他但你又不能愛他,因為你愛了一個不該愛的人,但是自己又控制不住地愛他,愛情往往讓人糾結致死,唯愛最虐心。
不同年齡段的人看瓊瑤都會有不同的感悟和體會,可謂是一個瓊瑤可以看出愛情的百態。
從小姐到奶奶 招牌不倒
說到瓊瑤作品的產業化,楊錦麟認為,瓊瑤對市場觸覺太敏銳了,她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商品。而瓊瑤自己也曾不避諱地說過,暢銷小說或者暢銷電視劇都是商品,她從來也沒有說過自己是一個藝術家。
對于一件商品來說,只要它符合群眾的基本生活需求,有人來買賬,那就是一件好商品。這也是《花非花霧非霧》在雷倒一票觀眾之后還能如此爆紅的原因?!痘ǚ腔F非霧》的臺詞是標準的瓊瑤體,而瓊瑤體在現如今陷入了支持與反對的兩難境地,反對聲音以70、80后居多。媒體人周一諾就表示:“不知道是我變了,還是這個時代變了,或是瓊瑤作品的質量變了,看過之后讓我感覺非常不舒服。”但可喜的是瓊瑤體卻博得了另外一撥兒更龐大的群體——90后、00后,而這些90后、00后也是電視劇收視的主力軍,這就與市場需求不謀而合了。因此楊錦麟提到,瓊瑤不是落后,是超前,非常迎合90、00后的思想和觀念。
每一個成功的人都要具備兩個條件,實力與態度。而瓊瑤就是這樣一個實力超群、工作務實的人。黃佟佟認為,瓊瑤是一個成功女性的典型樣板,瓊瑤在她自己的完美世界里面,她的實力是核心競爭力,同樣她也很務實。瓊瑤的態度還體現在她的認真度,黃佟佟還表示,瓊瑤在迎合市場的同時,她做事情也是非常的認真,要求極度嚴格,每天拍完的戲都要親自審,臺詞的尺度把握非常嚴謹。因此在瓊瑤帝國里面,瓊瑤她自己是絕對的主角。
節目最后,楊錦麟先生給出了精妙的結語,瓊瑤現象在近現代文學史上是一個獨一無二的現象,是兩岸四地和華人社會的一個黏合劑,它是任何一個區域的文化不可或缺的元素。瓊瑤招牌不倒,因為她的愛情不朽。
? ? ?上一篇: 【雁鳴故里】羅國林專輯 ? ? ?下一篇:【雁鳴故里】雷正凡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