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
成功創辦15周年作品選粹
中國美協一貫重視對于中國文化自信的建立并取得了很好成效,2002年創辦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就是其中關鍵的一步。15年來,北京雙年展連續邀請世界各國的美術家、理論家參與其中,從最初的40多個國家到如今的100多個國家,聯絡范圍拓展到130多個國家,已經有4000余位各國藝術家的作品在北京雙年展的平臺上得以平等展示其獨特藝術魅力。在展覽展示和文化交流的過程中,國外藝術家對中國各個方面的發展面貌也都非常感興趣,搭建這樣的展覽平臺是中國美術爭取國際話語權的重要步驟,為提高文化自信、加強文化自覺作出了應有貢獻。
15年,對于以雙年為機制與頻率的北京雙年展來說,是接近5500天的一步步的成長,對于歷史長河,只是短短一瞬。然而,對于新千年的中華民族復興之路來說,北京雙年展一直是一個見證者、實踐者,展覽的飛躍式發展,以藝術的方式見證和表現了共和國的國際魅力與光彩,必將隨國運昌盛而更加璀璨繁榮。
2003·首屆北京雙年展:
“創新:當代性與地域性”
在2002年國務院批準立項后,2003年以“創新:當代性與地域性”為主題的首屆北京雙年展就達到45個國家的參展規模,當時據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報道:展覽期間中國美術館和中華世紀壇兩大主場館日觀眾流量超過兩萬人次,堪稱中國迄今為止規格最高、規模最大和觀眾最多的國際美術展。首屆北京雙年展也是北京市紀念建都850周年的重要文化活動,被媒體譽為“雙年展——金秋最美的風景”“國慶‘黃金周’亮點中的亮點”。
我的精神家園(布面油畫) 俞曉夫(中國)
超驗的禪思(雕塑:大理石) 施瓦格爾·庫特(瑞士)
東來賢哲(布面油畫) 沈嘉蔚(澳大利亞)
2005·第二屆北京雙年展:
“當代藝術的人文關懷”
從人與自然的角度看,當代藝術應該體現對當代人與自然生態環境之間關系的深層思考,建立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是涉及人類生存發展的切實問題。我們希望建立藝術與公眾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當代藝術貼近廣大公眾,促進人類自身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以達到人類共同追求的審美境界,這也是當代人文精神的崇高使命和充分表現。
天下黃河(布面油畫) 王宏劍(中國)
博大的海(三聯畫 布面油畫) 約翰·貝蘭尼(英國)
雅典-北京之第一部分:移民方舟(裝置) 哈里斯·孔多斯菲利斯(希臘)
2008·第三屆北京雙年展:
“色彩與奧林匹克”
為配合百年難逢的2008·北京奧運會,借助北京奧運會的東風推動當代中國與世界藝術的發展,第三屆北京雙年展延期一年舉辦,經北京奧組委批準,被列為北京人文奧運的重大文化活動之一。國際體育界和藝術界的兩大盛會——北京奧運會和北京雙年展互相匹配,新北京在五環的光彩中向整個世界盡情展示力與美的雙重魅力。奧運圣火永遠不會熄滅,因為人類永遠抱有和平的夢想;藝術色彩永遠不會消失,因為人類永遠懷著對美的渴望。
女跳水運動員(布面油畫) 桑德拉·阿克曼(德國)
獎牌的意義(布面油畫) 思吉特·拉哈君(印度尼西亞)
2010·第四屆北京雙年展:
“生態與家園”
主題旨在表明當代中國與世界各國藝術家在關注生態環境問題上的文化立場和藝術擔當。藝術不是主題或概念的圖解,而是藝術家的內在精神和情感的表現。不論什么內容、形式和風格,這些作品都是富有靈感、才情和個性的藝術創造,浸透了藝術家的內在精神和情感,寄托著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理想。它們能夠激發人們保護生態環境的自覺意識,增強人們克服生態危機、建設綠色家園的信心,能夠使觀眾獲得獨特的精神啟迪、情感陶冶和審美享受。
飲食(數碼攝影) 阿莉西亞·坎迪亞尼(阿根廷)
野草灘——房前屋后(布面油畫) 陳樹中(中國)
2012·第五屆北京雙年展:
“未來與現實”
美好的未來永遠是人類的夢想,而可能的未來立足于腳下的現實。未來是現實的結果,現實是未來的起點。未來有著無數的可能,是走向和睦相處、發展繁榮的“和諧世界”,還是生態破壞、家園荒蕪的“世界末日”,取決于我們自己的現實選擇、態度和行為。消除現實的災難和隱患,重建走向未來之路的基礎,人類攜起手來共同建構和諧的世界,努力創造美好的未來,這是我們明智的選擇和神圣的責任,也是當代藝術家崇高的精神使命。
佛羅里達修女2(布面油畫) 本哈明·多明格斯(墨西哥)
未來(布面丙烯) 巴特勒米·尚塔爾·安德里(法國)
2015·第六屆北京雙年展:
“記憶與夢想”
記憶是人類心靈的碑銘,是歷史文化的積淀,是精神省思的寶庫,是藝術開掘的空間。夢想是人類美好的理想,是消弭災難的希望,是追求幸福的憧憬,是不懈奮斗的目標。世界上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記憶與夢想,其中最重要的記憶是歷史記憶和文化記憶,最重要的夢想是人生理想和社會理想。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記憶與世界其他民族的歷史文化記憶同樣悠久、豐富而珍貴,通過這些歷史文化記憶,我們可以互相溝通交流,共同分享不同民族獨特的心靈體驗與精神世界。
垂直運動(布面油畫) 瓦斯科·塔斯科夫斯基(馬其頓)
旅行家(布面油畫) 拉斐爾·貝斯塔德·馬斯(西班牙)
2017·第七屆北京雙年展:
“絲路與世界文明”
世界文明是多元的,人類心靈是相通的,絲路精神之紐帶,通過藝術表現的形式,將把人類心靈更緊密地維系在一起,促進人類謀求世界和平發展的共同夢想的早日實現。當年,意大利和歐洲文藝復興運動曾經受惠于古絲綢之路上東西方文明的交流融合;今天,21世紀的世界文明在新絲綢之路上匯聚,我們將攜手爭取當代中國與世界文藝復興偉大新紀元的早日到來。
金色往昔(布面油畫) 阮民丹(越南)
波提切利的北京一瞬(數字繪畫及打?。?艾麗莎維特·查拉林普斯(希臘)
? ? ?上一篇:余光中:民族美學的傳承人 ? ?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