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2017年國慶節前夕,衡陽市委宣傳部、衡陽市文聯舉辦了"雁鳴故里-衡陽籍在外書法名家小品展"。這個展覽雖規模不大,但質量高、影響大。有很多觀眾留言:希望這些書家能回鄉辦個展。其實,我們也早有這想法,這次展覽算是一個集體照,也算是"雁鳴故里"系列展的序幕。
2018年元旦,邀請冷柏青回鄉辦個展,算是系列展第一幕正劇,主角的挑選是經過慎重考慮和比較的,理由有三:
一是冷柏青被四川作為人才引進到了四川書畫院,離開衡陽四年多,過得怎樣?朋友很關心。
二是冷柏青在北京讀碩歸來,書法有哪些變化,同行很關注。
三是冷柏青今年國慶在成都辦書法個展,好評如潮,在全國書壇成為國慶熱點。我應邀參加了這次展覽,在作品研討會上,作為衡陽人感到很有面子,不僅僅是他的書法受到大家的充分肯定,尤其是有關四川漢代磚文及崖墓題記等三本專著令人嘆服。這次展覽給我最深的印象是,充滿激情和感性的冷柏青懂得內斂和理性了,從他的書法中可以明顯的感覺到,這是非常難得的變化,因為舉止有度、收放自如是常人難以企及的境界。
有關冷柏青的書法評論很多,最近張景岳先生寫了一篇長文,他認為冷柏青的書法體現出"心靈自然的流淌,生命的本真"。喜歡這句話,便借來作為本文的結尾,雖有抄襲之嫌,卻緣自惺惺相惜。奈何!
林樂倫
2017.12.20
入蜀更風流
·張景岳·
北京畫院美術館近期正舉辦的“佳墨名楮紛相隨——何紹基書法與湖湘傳脈”作品展,策展講究,有濃厚的學術趣味。在展廳的三、四層,何紹基各個時期各種樣式的精品力作盡陳;同時,曾國藩、左宗棠、曾熙、李瑞清、王闿遠、齊白石的作品也并列其間。觀賞之時不禁使人思緒萬千,讓人想到唐代湖南籍的歐陽詢、歐陽通、懷素等書法大家,這些人物都是極具藝術創造力,開顯一時新風氣而彪秉史冊的大師,他們不僅是湖南人的驕傲,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驕傲,真可謂湖湘大地書法傳脈不斷,大師林立。冷柏青先生正是沾溉這些大師的德澤,承繼其藝術創新之精神而成為當今書壇翹楚的。
大批量接觸冷柏青的書法作品,是在2009年湖南省美術館冷柏青的個人書法展上,其作品氣勢磅礴,非常令人震撼。當時就認為他是當今書壇少有的奇才。他被有心的愛才者何應輝先生引進到四川省詩書畫院后,那飽含湖湘熾熱的情懷,一旦與靈性神秘的巴蜀大地碰撞,創作之思噴發如泉涌,更加風流倜儻,灑脫淵雅。在川多個不同書法展與個展中,其作品風格更加卓爾不凡,受到書界人士與愛好者的熱捧。這一切都在于其作品中具有陳寅恪先生所說的“有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每一件作品都是心靈自然的流淌,表達出生命的本真,不需假以雕飾。冷柏青給四川書界帶來了一股清新之風。
冷柏青的書法藝術絕不是簡單的異想天開,他的創作是長期思索后靈感的噴發,審美情意與理想暢快的表達。一旦要表達絕不允許有任何障礙與遲滯,要得心應手,任意揮灑,左右逢源。他時而狂放到去挑戰書法藝術表現的極限,用蘊含著經典與民間書法之意蘊與自己原創之爆發力,去凝聚成常人所不敢想更不敢為的線條來表達內心熾熱的情懷與奇幻之思,有時仿佛讓人以為這是一種下意識奔馳的野馬,——這也許只說對了一半。如果再進一步分析這些線條,以及由線構成的形式,是有著深刻意味的。蓽路藍縷,他的湖南前輩們,曾在此下足了大功夫。何紹基晚年遍臨漢碑秦篆,將碑帖融合起來創造出了舉世矚目的書風。何氏曾有“入佛入魔信有此,湘君山鬼群來棲。”“恣意嬉翱云水邊”“放眼太空聊一適”等神游境界的詩句,崇尚倪元璐“法、創、空、怪”書法理念,從而在他的書法作品中體現出恣肆、逸氣,不穩之中見翻滾之墨浪,天花亂墜,蒼渾老辣,氣兼韻行,動人魂魄。冷柏青是繼行者,也是拓荒者,能繼何之流風精華,他是一位更能預于時代之流的當代人,正如王國維先生所言:“一個時代之學術,必有其新材料與新問題……”何紹基、曾熙、齊白石所開辟出的書法新途徑創一代新風氣,但當今時代,更需要有人跟進去開拓新天地。冷柏青以黃賓虹先生“借古非復古,知時不欲矯時”去對待這個時代提供的全部書法資料,從而進行全面、全方位的關照。他入川后斥巨資購拓片、漢磚,夜以繼日地歸類整理,條索其理趣,非為單純的鑒古收藏。他整理著述的《四川漢代磚文研究》《四川東漢崖墓題記研究》最后都把重點放在深究漢代磚文、崖墓題記等民間書法對當代書法創作的啟示上,其關鍵立足點在他所引用著名學者陳夢家的觀點中注明得很清楚,“官書是保守的,凝固的,繁復的,無地方性的,民間書法是創造的,流動的,省易的,地方性的”。“四川磚文的一個特點是饒有自然意趣,非常符合現代人對藝術個性的期待視野。民間書手……有無拘無束的自由心態,從而有一種天真爛漫,充滿新奇與夸張的藝術氣質。”“民間也有高手,由于使用媒材不同,突破了廟堂儀式性書寫狀態,進入更加自由寬松,更加解脫所帶來的藝術表現,無意于佳乃佳。”冷靜柏青編撰的這兩本書,只是他對書法神奇事件探索的一個方面,實際上他對以往中國文化史上所有的經典的,非經典的,廟堂的,民間的,無論是對法帖、法書、碑刻,還是金、石、磚、瓦、陶、瓷、骨、木、竹、帛、殘紙、印章文字等歷史留存的現代新發現,以及當今人們對新創造的漠不關心,都進行細心推究。當今搞書法的,很少有人有他那樣的廣度與深度,他以南岳懷讓磨磚作鏡的精神與最廣闊的傳統對話,反復考辯尋繹,而且將這種對話與考辯尋繹放在藝術巔峰的當代立場上,去建立起文化自信。
冷柏青說過:“只要是符合自己心性的作品,不論是經典還是民間,碑或是帖,古人還是今人,有名還是無名的,都可以為我所學所用。”因此,他創作作品方法多,樣式豐富,所書大幅或大字作品風格高大奇幻而有雄直之氣,縱橫落筆,裹絞圓轉蒼茫渾厚,時而方折剛健,形式構成縱橫開闔,回環騰躍與翻折回擲之線條交叉形成鮮明震撼的強烈對比。這一切都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都把控在一種內力的沉穩之中。這是對經典傳統的得意忘象,是用靈性感悟中國書法藝術本質之道,與那些炫技弄巧,東施效顰,忸怩作態,極盡摹擬之能事者邈若河漢矣。
冷柏青的小字和小幅作品,入則精微,并能出以活脫,如涓涓細流蜿蜒盤旋,既有幾分秀色,又具幾分詼諧奇譎,別有風趣。他的創作不愿作千幅一面之想,每創作一幅作品的形式或有一個觀念,或有象征,或只有一簡單的形式構成,但都是他自己深思熟慮、內心反復審視的結果,他一旦上手書寫并不受審視理念束縛,往往放手一試。南岳祝融峰的風云之中的瘋狂揮灑創作,廢紙三千,難尋一件,至今仍歷歷在目。那是心胸暢豁,自由遨游,進入無人之境的藝術狀態。有奇想,有異想,有一時之真情實感,一時之特殊表達技巧,才能產生特異之作品,這是真創造,真藝術。冷柏青有一句話講得很好,“有風骨之人,其字必定有風骨之氣。”
西漢時期成都人楊雄云:“書,心畫也。”只有對藝術懷有赤子之心者,才能從心中流露出最風流的好作品。入蜀之后的冷柏青正是這樣的踐行者。一位古老的楚人屈原講了一句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冷柏青永遠在路上,不會停留。
(張景岳: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院研究員、四川省詩書畫院藝委會委員、四川省書協顧問)
冷柏青,號衡廬,祖籍湖南道縣, 1970年出生于湖南祁東, 畢業于中國藝術研究院,獲碩士學位?,F為四川省詩書畫院專職書法家、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文化部青聯中國書法篆刻委員會委員、全國七十年代書家藝委會委員、四川省書協行草書委員會副主任。
作品數十次參加國內、國際書法展覽并獲獎,出版有《四川漢代磚文研究》、《四川東漢崖墓題記研究》、《湖南十人書法集——冷柏青》、《流行書風精品集——冷柏青》、《全國七十年代書家作品精選集——冷柏青》、《當代四川中青年書法名家系列——冷柏青》、《四川省詩書畫院書畫作品集——冷柏青》等。曾在衡陽、長沙、廣州、北京、成都等地舉辦個人書法展。
作品賞析
行草條幅 138cm×34cm 2017年
篆書小品 34cm×34cm 2017年
六朝十里行書聯 68cm×17cm×2 2017年
行書小品李白詩 34cm×34cm 2017年
臥云聽泉 35cm×138cm 2017年
桃李江湖書法聯 68cm×12cm×2 2017年
草書小品 34cm×34cm 2017年
小楷《心經》 30cm×66cm 2017年
行書條幅杜甫詩 138cm×23cm 2017年
行書小品陳群洲詩 27cm×54cm 2017年
? ? ?上一篇:沒有了 ? ? ?下一篇:吉狄馬加:文藝工作者要書寫偉大的新時代